【文件】
一、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
1月10日,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长期以来,山东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职业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地方实际,系统谋划推进,取得显著成效。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倒逼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加速发展。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山东建设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框架下,把在山东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作为推进“两区建设”的重大行动,打造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样板和标杆。
二、教育部职成司下发《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 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试运行工作的通知》
1月11日,教育部职成司下发《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试运行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20〕4号)。为落实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关于建设1+X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有关信息系统的工作要求,教育部委托国家开放大学开发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简称X证书服务平台)和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信息平台(简称学分银 行信息平台),即日起上线试运行。
【信息】
一、教育部、山东省率先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开启部省合作推进整省提质培优发展职业教育新篇章
1月14日,教育部、山东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仪式在山东济南举行。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陈宝生强调,要全力抓好教育部、山东省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的落实,紧紧围绕“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实现起步成“势”,推动形成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整体合力与浓厚氛围;一年成“式”,为全国职业教育提供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两年成“是”,为更好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规律提供学理支撑;三年成“事”,把山东率先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这件大事办好。既要有“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充足干劲,又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接着一年干的钉钉子精神,蹄疾步稳地打赢中国职业教育的翻身仗。
龚正代表山东省委、省政府感谢教育部对山东教育工作的大力支持。他说,这次部省共建,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指示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改革举措,为山东省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要着力探索建立一批制度机制,推出一批改革举措,努力在构建培养体系、创新办学模式、释放办学活力、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上趟路子、作示范,集部省之力打好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这场硬仗,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山东样本”,贡献山东力量。
二、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月10日至11日,202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作工作报告。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发展抓公平、改革抓体制、安全抓责任、整体抓质量、保证抓党建,更加注重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教育治理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院校】
一、淄博职业学院:传承“齐地工匠精神”,打造校企文化融合育人平台
淄博职业学院积极引入优秀企业所崇尚的质量文化、管理文化、创新精神等,以企业文化的核心融入为主导,充分汲取“齐国故都”“当代国窑”的齐文化深厚底蕴,校企双方在精神理念、环境建设、管理制度、行为规范等层面实现了文化深度融合,进一步推进校企协同高质量育人,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锻造具有齐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淄博是齐国故都所在地、齐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淄博职业学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职教办学特点,深度融合地域优秀传统文化,注重汲取“重创新”“求变革”“精益求精”等齐文化精髓要义,通过对企业精神的融入,用齐文化优秀品格凝练发展理念,创新办学模式,逐步形成和凝练了“开放”“融合”“精进”“创新”以及“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精神理念。
打造校企文化互融的职业环境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探索用行业企业文化培育职业人才,通过校企共建、引企入校、实景复制等方式,充分结合齐文化特色,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产业文化教育传播的集聚区。
创新校企文化互融的育人模式探索形成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具有鲜明特色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按照贴近产业、贴近行业、贴近企业的“三贴近”原则,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专业教学过程中,积极搭建校企文化互融的协同育人平台。
构建校企文化互融的管理体系把企业的管理文化融入教学管理和班级管理,不断提高师生职业素质,持续加强对企业文化的认知。
搭建校企文化互融的活动平台将企业文化融入各类学生活动,在活动的主题、策划、形式内容中增添企业文化元素,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培养中药学专业“四融合”人才漳州卫生职业学院通过校企二元产教协同,坚持“技能培养与行业传承、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能力与技术应用、服务能力与产业需求”四对接改革思路,实施“专业技能与文化育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教师队伍与技术专家、有效供给与企业发展”四融合举措,探索行业背景下高职中药学专业“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13年实践,中药学专业先后获批省级精品、示范与央财支持重点专业,省级产教融合专业示范点,实训教材教改综合实训项目,省级优秀教学团队,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学生先后获全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比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6项。
【行动】
一、四川:八万学子圆梦职校 助力民族地区腾飞
在9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组织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毕业生和未升学的高中毕业生到内地优质职业学校免费接受三年中等职业教育,并尽力帮助实现就业——这个被称为“9+3”的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是四川探索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创新举措。
教育部对四川省首创的“9+3”计划高度认可,赞其“是推动民族地区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不仅为民族地区青少年找到了一条成长、成才的道路,也为加快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探索出了新路子”。十年来,四川藏区学生5万余人和大小凉山彝区学生近3万人接受“9+3”免费职业教 育,4.2万人已顺利毕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98%。民族地区教育 基础薄弱、学生就业难问题得到改善。
“支持民族地区在经济和教育基础较好、人口相对集中、交通发达便利的地方布局职业学校。”“州内中职学校要根据区域特点、产业特色、办学优势设置专业,重点建设好服务民族地区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民族工艺、生态保护、非遗传承等领域的相关专业,做强优质特色专业,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多渠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标准并持续改善提高。”张澜涛表示,四川将通过政策的不断完善,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和输入,为民族地区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更优质量、更加适合的教育提供更好更多的选择。
二、浙江: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近年来,浙江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作为财政支持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突出强化激励引导,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2019年5月,因校企合作推进力度大、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好、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浙江入选首批6个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省份之一,获国务院通报奖励。
【观点】
一、 孙春兰:突出类型特色,着力提升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任务落地见效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5日在国家开放大学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高技能人才结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实施以来,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政策红利不断集聚和释放,各项改革举措开始落地见效,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职业教育面貌发生很大变化。要继续推进职业教育重大政策、重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质量是职业教育的生命线。要深入实施提质培优三年行动计划,针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补齐教学实施、师资队伍等短板,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和水平。
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资格准入、任用管理等制度,注重从企业选聘教师,优化教师队伍能力结构。
要实施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设置专业,完善教材选用制度和教学用书目录,增加实训实操教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
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税收、财政等政策,激励各类所有制企业兴办职业教育。
要把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有机衔接起来,严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质量关,加大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推进国家学分银行建设,促进学习成果积累转化,为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持续成长拓宽通道。(作者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摘自:新华网)
二、徐日君:学生唱主角催生高质量职业教育
2019年是中国职业教育加速发展、提升内涵、变化巨大的一年。此种新气象新举措一方面体现在国家对职业教育前所未有的重视,如《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双高计划”开始启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力度加大,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等,都为我国职业教育提出了高要求,设计了路线图。另一方面是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倒逼我国职业教育发力培养更多符合行业要求的高质量人才。同时,职业教育全力助推扶贫开发战略,为广大青年打开了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
职业教育有了未来发展的“四梁八柱”,接下来就要做好落实,完善细节,强化支点。实际上,打一场漂亮的职业教育翻身仗,除了需要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相关标准、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等,还要尊重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规律,尤其是在打造良好课堂生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上做文章。而打造全新的职教课堂,与其说是个别学校适应职业教育发展大势的主动求变,不如说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是真正改变职业教育发展格局、让职业教育焕发蓬勃生机的重要举措。
职业教育担起育人使命,关键要从营造崭新的课堂生态入手,从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效性入手,从增进师生互动互学互助入手。通过在课堂上平衡技能学习和文化知识学习,让学生从不爱学到主动学;通过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拓展课堂的边界,让学生从学不深到学得好、学得专。当然,课堂生态的变化离不开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改变。对此,学校要大刀阔斧改革,不因人设岗,而是重心下沉,让学生站在课堂中间,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与创造性,围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这一目标,让课堂热闹起来,让学习丰富起来,让师生互动成为常态,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具有就业竞争力,更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创造力。说到底,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形式不能按照本科教学的模式,而要通过做好顶层设计,鼓励企业参与,注重实践培养,打造手脑并用的课程生态,让学生把学习过程变成品德修养、能力提升的过程,把学习空间变成淬炼自我、快速成长的空间,将职业学校变成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抱负的跳板。
进入新时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产业的转型升级等,都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需要一场人才培养模式大变革,更需要一场静悄悄的课堂教学革命,以之作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进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放眼未来,以课堂为起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让职教课堂产生化学反应,势必能带来职业教育的积极变化,最终形成广大青年学习技能、报效国家的浓厚氛围。(作者系渤海大学教授 摘自: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