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管理 > 正文

经济管理系“德、勤、诚、和”的商道文化品牌建设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12-20 】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要求,坚定师生的文化自信,提升学院文化软实力。近年来,经济管理系致力于探索系部文化建设之路,积极营造具有专业特色的文化育人氛围并努力打造以商道文化为核心内涵的校园文化品牌。

一、 “德、勤、诚、和”商道文化品牌建设初衷

经济管理系立足于打造半岛新商科人才培养基地,服务商业经贸领域主战场,开设有会计、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报关与国际货运等专业。职业领域与服务岗位的特点,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提出了新要求。经济管理系对接行业市场需求,紧跟职教发展趋势,创设并倾力打造商道文化品牌,将中国商业历史传统与现代契约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发展型现代商科技能型人才开展积极探索。

二、商道文化涵义

商道即从商之道,是商务活动的技巧和方法的集成,深化一步便是商界的谋略与学问,再进一步便上升到了商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和规范法则。而商道文化则是在商道活动过程里,形成的对于商业活动、从商人士及其影响到的各种社会关系的理念、规则和价值体系。商道文化精神的精髓表现在六个方面:一、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念。二、博大宽厚的经营胸怀。三、兼容并蓄的经营气度。四、同舟共济的协调思想。五、求同存异的经营策略。六、自强不息的经营精神。

经济管理系积极汲取传统商道文化精髓,引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结合区域经济特点与院系发展现状,从人才培养与职业成长的角度出发,总结提炼出系部“德、勤、诚、和”商道文化品牌内涵要义:“以德为先,勤勉敬业,诚信经营,和谐发展。”通过德育素质培养、职业能力锻造、双创能力拓展、文化环境熏陶四轮驱动,全力营造商道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实现育人质量的不断提升与系部工作的科学发展。

三、“德、勤、诚、和”的商道文化品牌建设意义

1.传播传统文化,展现中国智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中曾谈到商道,“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是北方的晋商。数百年来,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商一族,不仅能够传承下来而且还能将不断发展,不得不佩服是中国商界的神话。”可见中国商道很早就已经对西方世界产生影响,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国正大力推行“一带一路”战略,致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商道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必将成为沟通中外、互学共享的桥梁与纽带,弘扬民族特色,展现中国智慧。当前,职业教育也正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要求我们开放办学、兼收并蓄,对外展示中国教育的成就与特色,讲好中国教育的经验与故事。因此,积极打造商道文化品牌,符合国家大势,具有国际意义。

2.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为文化制度的改革创新和完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商道文化是我国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我国商业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商业实践中,从与长久浓厚的官本位的博弈中,在面对种种压抑与轻视的环境下,中国商业历史,显示出了特别的坚韧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商业文化,因此,我们打造商道文化品牌,是传承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3.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办学水平

探究商道之源,可以清楚地见到商道之法讲究的“德、勤、诚、和”与职业教育的内涵是相一致的。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备综合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磨炼学生技术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以人文素质为核心的通识素养。通过系部商道文化建设,有目的、有计划地塑造学生正确的义利观,引导学生做人要明德立信、胸怀宽广、宽厚待人、以义取财、以利厚人;在专业培养及就业教育中贯穿“自强不息,勤奋敬业”的精神引导,倡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和自立意识,提升其创新创业就业能力,为学生职业成长打造良好平台,为学院人才培养拓展新途径。

四、“德、勤、诚、和”的商道文化品牌建设思路

“以德为先,勤勉敬业,诚信经营,和谐发展”,“德、勤、诚、和”共同构成了商道文化品牌核心要义,四者之间相互联系、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主要建设思路如下:

1.德育先行

坚持立德树人,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文化建设的首位,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商道文化精神等融合贯通,通过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管理、社团活动、实践教育等途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校园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构建全方位、全覆盖、全流程的德育工作新格局,为商道文化的宣传与建设奠定正确的方向。

2.勤训为本

“勤”,乃立人之基,立学之本。天道酬勤,勤是修心立品的根本。要围绕着课堂教学、课程建设、专业社团及学校环境建设等方面立体推进“勤”文化教育,学习上要“勤学好问”,技能培养上要“勤学苦练”,为人上要“勤劳勇敢”,生活中要“勤以立身”,以“勤”字为抓手,塑造积极向上、勤奋求实的精神风貌,激发师生只争朝夕、奋发进取的内在动力。

3.诚信至上

诚信乃从商之本,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方式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要从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中提炼出关于诚信经营的故事与案例,通过案例教学、走廊文化、活动宣传等方式,促进学生诚信价值观的树立。同时结合当下市场经济各种诚信经营的正反案例,加强诚信教育,警示诚信缺失行为,让学生做到诚信考试、诚信为人、诚信工作、诚信经营,真正让诚信意识成为行动自觉,为其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确保事业人生行稳致远。

4.和谐致胜

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团结合作、和谐发展,既是传统商道文化的重要精神,也是当下市场经济的重要法则。要在学习、工作、生活各环节强化和谐发展的理念教育,充分发挥课堂项目小组、实践社团、双创团队等集体组织的作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谐发展的意识。

四、“德、勤、诚、和”的商道文化品牌建设途径

(一)思政育人,筑牢商道文化根基

1.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其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推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既保证必修思政课程的权威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在所有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及职业素养教育,组织推广课堂“五分钟拓展”环节,将国家大事、行业动态、职业素养、历史文化等融入课堂思政教育环节,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使非思政课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互促互进的协同效应,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形成更为强大的育人合力。结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贴合社会需求、突出专业特点、适应个性发展”的实践育人创新活动,以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文化活动等多元化载体,实现实践育人和思政课堂的相互配合,有机统一。

2.挖掘提炼推广中国商道文化的内涵与精神

要深入挖掘中国商道文化的内涵与精神,编制商道文化读本,宣传中国历史上代表性的商业人物,如范蠡、胡雪岩、乔致庸、沈万山等,讲好中国古代的商业故事,总结提炼出不同商业文化的特征,如鲁商的履信尚义、兴商润民,徽商的贾而好儒、勤俭执着,晋商的敬业进取、义利相通,浙商的开天掘地、守志笃行等,结合当代张瑞敏、柳传志、马云、董明珠等著名企业家的商业事迹,不断丰富商道文化的精神与内容,通过课堂、网络、文化长廊、主题活动等方式进行全面宣传推广。

3.培育渗透商道精神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体系

要构建“系部—班级—寝室”三级网格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加强考核。经济管理系通过网格化的管理体系,以学科思政为理论引领、课程思政为主渠道、文化思政为融入方式、网络思政为新战线、日常思政为主阵地,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真正使商道文化入耳入脑入心。思政课的教学要注重以问题、现象为导向,跟热点、找重点,把学习调整到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把商道文化读本、有代表性的商业人物引入到思政课堂教学中,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商道文化资源同时也构成了青年大学生价值观成长的土壤,将那些具有厚重历史沉淀和巨大社会影响的优秀商道传统文化以创新和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融入到思政教学中,让文化精神的弘扬与思想政治教育碰撞出“爱的火花”。

(二)专业强化,练就卓越商道技能

在日常专业学习及实训中,嵌入“商道文化”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让学生不仅仅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学生未来的发展中,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生涯的提升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构建课程体系,渗透商道文化

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渗透商业道德课程,让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注重职业道德与个人素质的修养,使学生成为新时代技术技能型德才兼备的人才。

在课程设置与安排中融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的提升,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追求等内容融入到课程设置中,体现在课程教学中,于无形中引导着学生,培养着学生,在不断刺激与内化的过程中将“商道精神”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行为习惯。

2.加强实训实战,升华商道精神

实训练就卓越技能,实战提升商道精神。商道文化只有在实践检验中才有生命力。系部将重点打造新商科综合实训基地,为学生技能训练、商战实操、素质培养等提供优越的条件保障。ERP沙盘模拟实训基地,引入了最新的商战模拟软件,配备了电脑、账册、企业资料、财务软件等会计核算用具,搭建模拟会计核算场地,由教师、企业等有实战经验的人员组成指导团队指导学生实践操作,还定期开展会计专业技能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提升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择优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输送优秀人才。近三年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会计专业职业技能大赛,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三等奖两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六项、二等奖十项、三等奖十二项。建设的阿里巴巴电商人才孵化中心,是经济管理系与企业在新商科人才培养、网络商务、社会服务领域构建的联合体,以创新创业实践为核心,为新商科专业群的学子们提供实习实训、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图片拍摄与处理、茶道学习与情操陶冶、形体训练与展示等场所,既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又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同时作为校企合作以及学生创业的孵化器,可满足22组项目团队入驻运营,是集教学、培训、创业、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综合实践实训基地。经济管理系近三年来,组织270余名学生积极投入到“618”、“双十一”电商营销实践,为企业创造销售额达2亿9千万元。同时与山东网商集团、青岛日日新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华录集团、兴齐教育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校企共育适合互联网+新形势的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

(三)平台搭建,丰富提升综合素质

经济管理系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聚焦主题,创新形式,搭建平台,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文化支撑。系部精心打造专业社团、文化社团、第二课堂及创新创业平台,并在社团经营管理中引入了商道理念,有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专业社团活动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也是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平台。目前经济管理系根据自己的系部特色,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立了面点社、茶艺社、花艺社、礼仪社四类兴趣爱好类文化社团。社团老师利用每周一次的社团时间带领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培养发现美的眼睛,一方面可以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另一方面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同时,社团经营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入市场商业的运作模式,自主运营,自负盈亏,目前已有面点社、花艺社、书法社通过日常的社团活动创收,实现了自主创业;而ERP沙盘社团、会计技能社团、网络营销社团都是专业性社团,利用课余时间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及提升,为今后的就业提供了保障。系部还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公益性社团,通过走进养老院献爱心、户外植树等志愿活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贡献,通过社会实践的锻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三生三爱”女生情感小课堂、“用道德慧智为花季大爱导航”等女生主题教育为依托,切实增强了女生道德修养的意识;为扎实推进学生党建团建工作,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的理想信念教育,以每月的主题团课教育、七一建党系列活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等活动为媒介,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在抓好第一课堂德育教育的前提下,利用第二课堂,通过雷锋月系列活动、重阳节敬老活动、义工志愿服务活动等系列活动,将核心价值观的“德”,内化于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确保了思想道德文化育人有抓手、有平台。

(四)环境优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经济管理系以商道文化为引领,开展了线上线下宣传环境的优化提升。线下环境:充分利用系部走廊、教室、寝室等空间,设计商道文化长廊,宣传经典商业故事和典型商业人物;同时设置“技能名师”、“创业典型”等内容版块,讲述身边的人物事迹与商道精神,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线上空间:充分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及优势,加强系部网站、公众号的管理与建设,有针对性地推出商道文化建设版块,通过商业知识推送、商战活动组织、在线交流互动等方式,实现商道文化在网络空间的有效推广。

当前中国正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以新旧动能转换为特征,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管理系将紧跟“互联网+”经济发展趋势,主动对接现代商贸服务业转型升级,融入中国传统的商道文化,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商科专业体系。通过课程渗透、环境建设、学生社团、品牌活动等途径,不断丰富“德、勤、诚、和”的商道文化内涵与意义,让其渗透到学习、生活、实践及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内化成师生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自觉,为打造半岛新商科人才培养基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经济管理系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